蔡百泰:德育及公民教育應全社會推行
移風易俗 仰賴社會共同努力 古云:「見微知著,睹始知終。」本人搭乘公共交通的經歷,著實讓有識之士心憂。在香港,目睹學生或年青人普遍對有需要讓座人士視若無睹,曾多次挺身執言,對方才懂讓位。反之,中國內地、台灣日本雖不普遍,卻有個別城市還是風氣良好,本人在深圳搭乘地鐵,常見年青人讓座予長者、傷殘人士孕婦等有需要人士,值得借鑒。
任重道遠 毅然承擔育人使命 「仁濟醫院德育及公民教育獎勵計劃」的成功開展,反映了香港不少社會領袖具有崇高的使命感。德育及公民教育是社會和諧的基礎,而且亟需各界持續長遠之共同努力方有成果。本人早在幾十年已經認為,德育是要全民推廣的。隨著香港回歸祖國,公民教育與國家意識更為重要,除了學業成績之,更要對新一代的品德有全面持續的薰陶。 本人一直深信,品格德行是所有成就的基礎。故在出任仁濟醫院第31 屆董事局主席期間,大力倡議並創辦「德育及公民教育獎勵計劃」從而實踐上述信念。本人的構思得到仁濟二中陳孝慈校長的助策劃、政府高層和教育界的支持。時任教育署副署長關定輝太平紳士高度認同及讚賞,而嶺南大學校陳坤耀教授縱使公職繁重,仍然樂意撥冗自成立便擔任評審主席。當然,香港多個教育組織領導和知名育家均積極響應,組成了具有廣泛代表性的評審委員會,促成「德育及公民教育獎勵計劃」甫成立便具有高度公信力。 1998 年,仁濟醫院與教育署聯合舉辦了首屆「德育及公民教育獎勵計劃」,鼓勵全港中小學設計並推行與德育及公民教育有關的活動,從而協助學生培養正確的道德觀念及公民責任感。踏入21 紀,教育統籌委員會在2000 年5 月發表《教育制度檢討改革方案諮詢文件》,將「德育及公民教育」為課程改革四個關鍵專案之首,當局更表明要「確認德育在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使命」。作為當時香港社少數涵蓋主要學習階段的教育資助計劃,「仁濟醫院德育及公民教育獎勵計劃」成為了是項教育改革關專案的主要推動力量。
德育意義 具跨越國族之普世價值 「德育及公民教育獎勵計劃」至今已15 屆,已擴展至幼稚園,為學界提供額外資源,創建交流平台。一國之民,研習文化,心繫家國,理固當然;而作為國際城市公民,更應具有背靠祖國,放眼界的視野胸襟。西方社會在倫理道德沒落、企業管治問題叢生、金融危機爆發後,開始關注品格修養的要性。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家HowardGardner,在全球化競爭之下,關注到未來人才的所需素質和才具提出多元智能、良工理論、倫理心智,強調教育不能只重知識灌輸,要兼顧品格發展、多元化的學習體驗。西方社會不少有識之士開始明白,任憑社會再進步,經濟再蓬勃,任何事理最終離不開「人」的判斷,而「人」的判斷受價值觀左右。這些睿見我們中國人早在數千年前已經提出,與「中庸之道」(權衡輕重不偏不倚)、「君子不器」(培養高於技能知識層次的心性發展)根本一脈相承。正如HowardGardner 所認為,廿一世紀需要的,不只是聰明才智,還有社會良知。由此可見,德育發展在現代世界只會更為重要,重德風氣的價值意義不止於學校,不止於我們國家民族,不止於亞洲,而是值得推廣至全世界全人類。祈各國政府重視推行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