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 页
关于我们
峰会活动
精彩影像
票选杰青
华人资讯
电子杂志
    
  华人资讯 | News  
 
分享到
 

藝術家劉國松登上文博會藝術品館名家講壇 "沒有創造就不是畫家"

深圳特區報記者 王紹培

 

"畫家要有創造。有大創造就是大畫家。有小創造就是小畫家。沒有創造就不是畫家。"劉國松是在第11屆文博會藝術品館的名家講壇上說這番話的。

在論及繪畫創造的必要性時,劉國松從五四時期追根溯源:"當年孫中山提出政治革命,沒有提出文化革命。蔡元培認識到這個缺憾,認為必須補足這一點,就宣導文化革命,可是,回應他的只有文學界。我們的畫壇一直是很保守的。晚了很多年,大家才明白其中的道理。"

在昨天進行的第一場藝術講壇上,劉國松發表了題為《中國現代繪畫的挑戰與創新》的演講,激起了現場兩百多位聽眾的共鳴。

早在上個世紀的60年代,劉國松就意識到,文明史主要是有兩類人寫就的。一類是科學家,另一類是藝術家。科學家有了創意,就到實驗室去研究,直到取得成功。同樣,畫家有了靈感,就到畫室去創作,直到畫出滿意的作品。"因此,畫室就是畫家的實驗室,而不是畫作的工廠。"正是劉國松的影響下,大陸出現了"水墨實驗畫派"。

劉國松在演講中,用了大量的畫作展示了西方藝術如何從寫實到寫意,再到抽象。他還用對照的方式,揭示西方的一些大畫家從中國古人的藝術作品中拿去了多少東西,稍加改變,就成為新的創造,從而豐富了西方的藝術寶庫。"梁楷的《潑墨仙人圖》領先了西方抽象藝術700年。我在畫作上貼紙,學的是畢加索,後來知道,畢加索學的馬蒂斯,而馬蒂斯學的是中國的剪紙藝術。他們把中國人的東西拿去加以改變,就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就。"劉國松說。 "石濤說,筆墨當隨時代。可是,中國畫的主流位置一直被文人佔據,文人則以臨摹入手,結果每況愈下。創造力越來越貧乏。"

今年83歲的劉國松青年時期在臺灣發起"五月畫會",致力於現代藝術運動。1971年,劉國松遷居香港,擔任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的高級講師。在教學的同時,劉國松創作了大量實驗畫作,正是基於繪畫就必須創造的現代意識,劉國松無論是技法上,還是在繪畫的材料上,都不拘一格,大膽創新,取得了舉世公認的藝術成就。

 

 
 
<<< 返回 >>> 
 
杰出华人,全球杰出华人,杰出华人高峰会,全球杰出华人高峰会,杰出华人颁奖盛典,杰出华人高峰论坛:
关于我们 | 名人博客 | 免责声明 | 联络我们 东方志网技术支持
Copyright © 2012-2024 CHINESE RESOURCES GROUP LIMITED